安徽信息科技中等专业学校
 
加入收藏
 

首页首页|机构设置|规章制度|教务管理|实践教学|教学研究|质量管理|学历查询

专业建设
 专业概况 
 专业建设规划 
 专业评估 
 专业建设成果 
最新动态  

 

· 安徽信息科技中等专业学校“十三五”…
· 生物工程专业建设规划
·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建设…
· 生物技术专业建设规划
· 车辆工程专业建设规划
· 物流管理专业建设规划
· 法学专业“十一·五”建…
 
当前位置: 首页首页>>教学研究>>专业建设>>专业建设规划>>正文
 
生物技术专业建设规划
2011-05-17 00:00 佚名  本站原创 审核人:

生物技术专业是我院2001年11月获得省教委批准招生的非师范类本科专业,于2002年9月开始招生,几年来,生物技术专业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深化教学改革、合理设置课程体系、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改善教学条件为措施进行专业建设,使生物技术教学的软硬件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为进一步提高专业教学水平,使生科院生物技术专业沿着健康有序的轨道向前发展,为社会培养“基础实、能力强、具有创新和创业意识”的生物技术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特制订生物技术专业2006--2010年建设规划。

一、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

在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前提下,根据学校的办学思路“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上规模、上质量、创特色,努力实现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协调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和依法治校,加强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创造稳定和谐的发展环境;坚持教学中心地位,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管理和建设,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全面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通过整合资源、科学规划、分步实施、整体发展、重点突破、优化结构、强化管理,加快推进学科建设。

二、专业建设现状

(一)重点学科及课程建设方面

生物技术专业计划开设的主要专业基础课程有动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化学实验、微生物学、微生物学实验、普通遗传学、普通遗传学实验、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统计学等;主要专业课程有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与酶工程、生物发酵工程、生物技术大实验、微生物生理学、微生物遗传育种等。

本专业现有一个省级重点建设课程微生物学和二个校级优先重点建设学科(微生物和动物学)。并且《微生物学》还获得了校级优秀课程。

(二)实验室建设方面

生物技术专业现有生物技术专业实验室一个,该实验室还是省级重点建设实验室,实验室面积约600平方米,学院有生物工程实验室、生物基础实验室,现有仪器设备161.5万,其中万元以上设备18台(套),实验仪器设备齐全,实验开出率高。

(三)实习基地建设方面

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办出我系生物技术专业特色,提高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我们已在今年投资近100万新建一个生物技术专业校内发酵实习基地,便于学生实习和生产,将生物技术基地建设成一个产学研兼备的示范性基地。

四)师资方面

目前生科院生物系有30名专任教师,其中正高专业技术职务2人,副高专业技术职务11人,中级专业技术职务8人,初级专业技术职务6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3.33%;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20人,占总数的66.67%,另有专职实验教师4名,职称结构较为合理。

(五)教材建设方面

在教材建设方面,大部分主干课程所使用的都是全国统编优秀教材或面向二十一世纪教材,同时对部分主干课程选用国外优秀英语原版教材,如细胞生物学用、分子生物学用。同时重视自编教材建设,编写了一些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实验教材,如《生物农药学》、《微生物遗传育种学》、《真菌学》等。

(六)教研、科研、论文及成果方面

近年来公开发表论文多篇,其中多数发表在核心刊物上。先后承担了省教委和校科研项目近20项;省教委和校教研课题4项,其中有一项教研课题2004年获省教委教学成果三等奖。

(七)教学文件与教学管理方面

课程教学大纲与实践教学大纲规范、齐全,教学安排合理,执行情况良好;教学档案(教学日历、教案、教学研究纪录、试卷、学生实验、实习报告、学生实习笔记簿)基本规范齐全。教师在教学中能严格执行学校教学规章制度,并结合生物技术专业的特点和实验室建设的要求,制定了相应的教学规章制度和实验室管理规范。

广大教师能够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爱岗敬业,注重教师的师德修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的教育。

三、专业建设规划

为适应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继续加强专业师资队伍、教学计划教学条件、教材建设、教学管理、实验条件、实习基地等方面建设。

(一)培养目标及培养模式建设

进一步明确生物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立足安徽,面向全国,以主动适应人才市场需求和提高人才竞争力的需要为出发点,以应用型培养为重点,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紧紧围绕培养目标,根据生物技术为实验性学科的特点,不断完善培养模式,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突出应用性,在保证理论知识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科研能力,以及专业外语水平。

(二)实验室建设

为确保专业实验课开出率与质量,需要建设的专业实验室如下:

1、微生物学实验室:现有的生物技术中心的微生物实验室已经不能满足教学需求,需要再建设两个标准微生物学学生实验室200m2,一个微生物实验预备室40 m2,无菌室20 m2。另需投入购买仪器设备经费60万元。主要用于承担生物技术专业的微生物学、微生物生理学、微生遗传育种、生物农药学、生物肥料学、真菌学等课程实验教学任务。

2、生物工程实验室:在原有基础上再建一个无菌操作室40 m2,一个精密仪器室20 m2,另需投入仪器设备购买经费60万元,主要承担生物科学专业和生物技术专业的由基因工程、蛋白质与酶工程、细胞工程、和现代发酵工程等实验课组成的生物技术综合大实验,同时承担生物科学专业和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设计性实验任务。

3、学生实习实验室,需要一个综合性实验室40 m2,随着我系在校学生人数的增加,对于毕业实习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实践证明把学生实习与常规学生实验室放在一起的做法有许多弊病,易引起实验室管理上的混乱,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有必要建设一个专门的学生实习实验室。

4、教师用实验室:为进一步引进人才打下基础,建议建立两个教师用科研性质的实验室,面积为40 m2。并投入必需仪器设备经费。

5、显微镜室:需建一个20 m2显微镜室,用于显微镜存放和常规管理。

6、另外还需对基础生物实验室进行重组扩建,便于承担生物技术专业的动物生理学实验、植物生理学实验、生物化学实验等专业基础课实验教学任务。

(三)师资建设

我系现有担任生物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术课教师主要是生物科学专业的教师,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均较溥弱,为保证生物技术专业和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在5年内逐步建立起一支人员稳定、结构合理、学历层次和教学科研水平高的师资队伍。到2010年硕士以上学历大于70%,其中博士生不得少于5名;高级职称比例大于40%,其中教授不得少于5名;专业任课教师不得少于15人;至少培养4人成为院级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2人成为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实现上述目标应采取的措施有:

1、继续加大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力度,重点引进高职称、高学历人员,特别是科研上已取得突出成绩的学科带头人。

2、继续加大对现有教师的培养力度,高度重视教师的科研能力培养,一方面通过管理制度的改革,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另一方面增加访问学者的选派数,提高教师的科研素质;另外,通过多渠道加大科研投入,进一步改善科研条件。

3、同时通过聘请客座教授的方式充实教师队伍,并带动培养一支有较强实验操作能力的实验教师队伍。

(四)教研室建设

为便于对生物技术专业新增课程和学科进行科学管理,及相关课程教师互相交流与培训提高,拟把生物技术专业的部分专业课分别充实到生物技术教研室、生物工程教研室、植物生理生化教研室及动物教研室中,其中重点在师资和课程上充实生物工程教研室。

(五)实习基地建设

校外实习基地是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直接与社会生产相结合的必不可少的场所,所以基地建设甚为重要。我们计划在今后的5年内,联系8家以上科技含量高的生物技术公司,并与之签订合作协议。同时对实习过程和效果进行跟踪,获得反馈信息,考察、评价与公司的合作效果,并及时进行调整与变更,以确保生科院高质量完成毕业实习任务,同时又可探索拓宽学生毕业后择业的路子,提供更多的择业机会。

生科院生物技术系

关闭窗口
站内搜索:

Copyright©  安徽信息科技中等专业学校 皖ICP备120098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