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信息科技中等专业学校
 
加入收藏
 

首页首页|机构设置|规章制度|教务管理|实践教学|教学研究|质量管理|学历查询

专业建设
 专业概况 
 专业建设规划 
 专业评估 
 专业建设成果 
最新动态  

 

· 生物工程专业建设规划
·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建设…
· 生物技术专业建设规划
· 车辆工程专业建设规划
· 物流管理专业建设规划
· 法学专业“十一·五”建…
·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建设…
 
当前位置: 首页首页>>教学研究>>专业建设>>专业建设规划>>正文
 
生物工程专业建设规划
2011-05-17 00:00 佚名  本站原创 审核人:

学科专业建设规划是指导专业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是学校进行学科建设的重要依据之一。为更好地从全局上把握生物工程学科在“十一五”期间学科发展的方向,使“十一五”期间的学科建设工作有规划、有序地进行,确保“学科兴校”战略目标的实现,根据学院2006年党政工作计划要求,生物特对工程专业进行如下建设规划。

一、基本概况

生物工程专业是生命科学学院2004年获得省教育厅批准招生的非师范类工科(本科)专业,于2005年9月开始正式招生,招收两个班计62人,2006年招收两个班共68人,目前本专业在校学生总数为130人。生物工程教研室现有教师7人,结构如下

二、课程建设及科学研究

生物工程专业计划开设的主要专业基础课程有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化工原理、生化工程等;主要专业课程有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与酶工程、生物发酵工程、生物工程大实验、微生物生理学、微生物遗传育种等。所有课程均以教育部颁布的教学大纲为指导,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和办学特色,在广泛论证和认真研讨的基础上,制定各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实验大纲,同时鼓励教学改革与创新,积极探索课程考核方式,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组织方式,大力推广多媒体教学、讨论式教学和双语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针对生物工程专业为我院新增专业,专业建设时间不长,教学科研条件较差,实验设备落后、学科师资力量薄弱等不足,“十一五”期间,生物工程专业应积极进行课程建设,力争在三年内申报并获批一门校级重点课程(或精品课程),申报方向应侧重于基因工程或发酵工程领域。在此基础上,到2010年力争申报并获批一门省级重点课程(或精品课程)。

根据生物工程专业特色及其在目前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应用价值,初步确立本专业三个主要建设方向:

1.重点发展基因工程、遗传工程、发酵工程的基础研究及应用基础研究,力争2006-2008年期间申报该研究领域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或省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并以此为生长点,带动生物工程专业进入深层次发展,达到国内相近专业的建设水平。

2.兼顾发展微生物工程、生物制药等相关领域的应用研究,力争至2008年获批省级横向科研课题1项,厅级课题2-3项。

3.注重交叉学科的建设。在建设生物工程学科的同时,注重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等交叉学科的建设,力争本专业教师知识面更广,教学水平更高,并确保本专业的学生能系统、全面地掌握生物工程学科知识。

注重科研成果建设,在加强生物工程学科科研建设的同时,鼓励本专业教师加强科研成果的建设。“十一五”期间,生物工程学科要求每位教师每年至少发表科研论文1-2篇,鼓励在SCI、EI和国家重点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计划至2010年,以安徽信息科技中等专业学校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工程实验室作为第一单位的科研论文总数达20篇以上,其中被SCI或EI收录的1-2篇,国家重点期刊发表的8-10篇。

三、实验室建设

生物工程实验室自2005年成立以来,达到了明显发展,但与国内同类专业实验室相比,无论是实验室面积,还是实验设备等,都相差甚远。目前生物工程专业拥有专业实验室2个,实验预备室1个,总面积不足200 m2,极大地限制了实验教学和科研的发展,为确保生物工程专业后续实验课的开出率与开出质量,“十一五”期间需要对生物工程实验室进行专项建设:

1.生物工程实验室:包括一个学生用标准实验室80 m2,一个实验预备室20 m2,一个无菌操作室40 m2,一个仪器室20 m2,另需投入仪器设备购买经费80万元,主要用于生物工程、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等专业的《生物综合实验》、《生物技术综合实验》、《发酵工程实习》等课程的实验教学和科研。这项建设应于2008年前完成。

2.遗传学实验室:现有的生物工程实验室已经不能满足教学需求,需要再建设1个标准遗传学学生实验室约80m2,一个遗传学实验预备室20 m2,。另需投入购买仪器设备经费60万元,进行遗传工程及基因工程基础研究。这项建设应于2008年前完成。

3.学生实习实验室,需要建设一个综合性实验室80m2,专门用于我院(或我校相关专业)毕业生的毕业实习研究,同时,该实验室还可兼作开放性实验室用。目前,生物工程实验室率先在我校开展植物染色体工程研究,并已接纳一些外单位的开放性研究项目,如2006年接受南京林业大学一位博士研究生的部分细胞学实习任务,完成情况良好。这项建设应于2009年前完成。

4.教师用实验室:2006年生物工程专业从福建农林大学引进一名博士(教授),为本学科建设注入了新鲜血液,但该同志的科研时至今日还没有实质性进展,主要的障碍是没有研究条件,包括没有研究场所。因此为稳定人进并进一步引进人才,建议建立两个教师用科研性质的实验室,面积约40 m2。并投入必需仪器设备经费。这项工作2006年启动,2009年达到预期目标。

5.办公室:用于进行实验室的常规管理工作及实验室全体教师科研活动和科研交流的场所,面积约20m2

四、学术队伍与师资团队建设

目前生物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主要来源于我院原有的农学学科和理学学科教师,与生物工程的工学学科性质不能很好相符,师资专业方向较为单一,职称结构和学历(学位)结构均较溥弱,为保证生物工程专业和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计划在“十一五”期通过引进人才或外派培养等方式每年增加2名或两名以上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的教师,保证到2010年有专业任课教师12以上,其中工科专业3-4人,具有博士学位4-5人,副高以上教师5-8人,正高职称3-4人,至少培养3人成为院级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2人成为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同时通过聘请客座教授的方式充实教师队伍,并带动培养一支有较强实验操作能力的实验教师队伍。

积极鼓励高职称、高学历教师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础、参予申报国家“973”、“863”等重大科研课程,鼓励年青教师申报省自然科学基金、省教育厅等各项科研课题,计划“十一五”前3年申报国家级科研课题3项,力争获批最少一项;至2010年申报国家级科研课题5项,力争获批主持2项,参与2项;申报省级科研课题4项,获批2项;申报厅级科研课题6项,获批3项。

五、实习基地建设

目前,生物工程学科已拥有发酵基地一个。为了进上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步和综合素质,办出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工程专业特色,提高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我们计划筹建生物工程专业实习基地。目前,本专业已拥有500L可以进行中试生产的大型发酵罐一个,同时具有配套生产厂房若干,在此基础上,“十一五”期间,生物工程专业还需建立一个200 m2左右的啤酒发酵、生产实习基地和《化工原理》课程实习基地,便于学生实习和生产,将生物工程基地建设成一个产学研兼备的示范性基地。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系

二〇〇六年九月

关闭窗口
站内搜索:

Copyright©  安徽信息科技中等专业学校 皖ICP备12009839号